目前分類:新聞報馬仔 (45)
- Oct 08 Thu 2015 13:51
魔術食品漢堡肉排聲明書
- Jan 03 Thu 2013 10:18
【新聞報馬仔】蝦殼、粗梗、蔬果皮...別把這些營養都丟掉了!
在你不經意的切、刨、摘折丟棄之後,很多營養進了垃圾桶。如何巧思運用它們?四道創意食譜供你食物力全開。
台灣人好幸福,物產豐富、美食滿街,每年可吃掉好幾條高速公路。
但環保署估計,台灣每年廚餘量可達一百多萬公噸,其中被丟掉的菜葉、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,約佔九成。
近年來萬物飛漲,餐飲業者的成本空間小,紛紛開始學著利用不夠漂亮而遭丟棄的食材,包括蔬菜的葉、梗與皮等等。但一般家庭並不懂得食材特性,常因慣性或不知何用而丟棄。
其實,蔬菜水果成長皆有其道理,包括被削下來的皮、摘除的葉子、根與莖等都有營養。
別急著丟皮,抗氧化好法寶
比如一般家庭做菜,常會削掉蔬果的外皮,如蘿蔔、牛蒡,蘋果或番茄等。但植物的外皮最接近太陽,合成抗紫外線物質的能力高,通常也是抗氧化能力最強的部份,只要清洗乾淨,應盡量利用。
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指出,蔬果皮富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植化素,具有抗氧化、調節免疫能力,甚至能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。
● 蘿蔔皮
蘿蔔皮富含蘿蔔硫素(Sulforaphane),為十字花科蔬菜裡最有益健康的化合物之一,可促進人體免疫機制,誘發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,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。
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指出,蘿蔔皮性涼味辛甘,清熱利水,煮水後取汁喝,可緩解停經期的熱潮紅症狀。
● 蘋果、番茄皮
富含抗氧化成分與膳食纖維,利於降血脂。蘋果皮還曾被美國《預防》雜誌,列為天然護膚食物之一,主要因為蘋果皮裡的檞皮素,可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。此外,番茄皮中的茄紅素也能抵抗紫外線,並抑制皮膚細胞產生黑色素。
● 葡萄皮
葡萄皮中含有的青花素比果肉還多,具有保護微小血管、抗發炎的作用,建議洗淨後,連皮帶肉與籽一起打成汁,完整攝取營養。
善用葉子,抓住維生素A
有些蔬果的葉子口感苦澀,通常會直接丟棄,例如芹菜、白蘿蔔等。但蘿蔔葉與芹菜葉含有豐富的β-胡蘿蔔素,是很好的抗氧化劑,人體吸收後可轉換成維生素A,對皮膚及眼睛的健康都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
● 白蘿蔔葉
民間俗諺云「冬吃蘿蔔,夏吃薑」,冬天吃過多熱的食物,容易造成體質燥熱,白蘿蔔葉可去火生津,促進腸胃蠕動,羅明宇說。
● 芹菜葉
性涼,入肝經,是排毒最佳食材之一,適合高血壓或慢性肝炎患者,但胃食道逆流的人,則應酌量攝取。
調理身體,別錯過根與鬚
植物的根與鬚,其實富含膳食纖維,在中醫眼裡更是個寶,例如蔥白、蔥鬚與菠菜根等。
● 蔥的根部
一般人習慣只取蔥中間部份食用。但蔥白含有揮發油,主要成分為蒜素,有抗氧化、抑制細菌與發汗的特性。而蔥鬚性平,有助緩解呼吸道、腸胃道疾病等症狀。怕冷、冬天容易肩背痠痛的人,可將蔥鬚入湯,或煮水後加點蜂蜜或冰糖,可達到治感冒、緩解肌肉痠疼的效果。
● 菠菜根部
菠菜紅色根部含有的鐵質,其實比葉子部份還多。也含有維他命A、C,與一般蔬果缺乏的維生素K,有助於預防皮膚、內臟出血,也能增強體力。
阿基師提醒,菠菜紅根不容易熟,處理起來需點技巧。先煮滾一鍋水,加點油,抓著整株菜,讓頭先在熱水裡滾個40秒鐘,再放手,這樣整株葉菜的口感才一致。
- May 21 Thu 2009 08:20
【新聞報馬仔】省電20%電費打七折 妙招大公開
更新日期:
2009/05/20 16:41賴宥霖
【記者賴宥霖綜合報導】鼓勵節能減碳,今年暑期電費的折扣獎勵再加碼!
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宣布,今年七月一日起,如民眾連續兩年都較前一年同期更省電,且比率超過20%,電費可享七折優惠!
調低冷氣溫度、關閉電腦開關、在室外種植物或裝遮陽蓬,與裝省電燈泡,都有機會讓民眾享受到七折電費的優惠。
炎炎夏日到來,冷氣大概是讓人最難「省」下去的電器,不過還是有一些省電方式,讓你涼爽的同時也能省電。
將冷氣溫度調至26~28度,與電風扇同時使用,最涼爽也最省電,另外在窗外在窗外種植落葉植物或架設遮陽蓬,避免陽光直射,加裝窗簾也有不錯的省電效果。
據統計,一台電腦徹夜沒關所消耗的電力,足夠印表機印出一萬張文件。
有些電腦使用者會有些迷思,認為常開關電腦會造成電腦損壞,但現在廠商測試,每台電腦約可開關兩萬次。就算一天開關十次,也可以用五年以上。
另外電腦螢幕黑畫面下並不表示沒有耗電,最好的方法是關閉螢幕開關。如果只是暫時不用電腦,設定休眠模式,則可以省下約80%的電力。
照明方面,採用省電燈泡,較傳統白熾燈省電約60%以上,壽命也較傳統白熾燈長。
另外也可加裝自動省電裝置,有人靠近或經過,燈才會打開,反之則自動關閉,一般DIY的量販店都可買到。
加裝調光器也是不錯的主意,可以視情況調整亮度,不但省電還可以製造氣氛。
養成隨手關燈、不用的電器拔掉插頭的好習慣,不要小看這個舉手之勞,光是手機充電器一天不拔,就會花掉一元的電費。
據國際能源總署調查研究發現,因為沒有拔插頭所浪費的電力,約佔總耗電量的3~11%。
此外,隨處可見的電線也是隱形的能源殺手,因為電線24小時不斷運作,如果有漏電或接觸不良,浪費的電力相當恐怖。
可以定期檢查電線有無過熱,如超出標準溫度,應立即更換。
- May 20 Wed 2009 08:02
【新聞報馬仔】長期吃過期米 營養不良提早老化
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教授游銅錫表示,長期食用過期白米,恐導致營養不良與提早老化。
游銅錫表示,白米貯存三至五年,算是非常久,可能造成白米中的氨基酸、B群等營養成分流失,喪失營養價值,造成食用者營養不良。
此外,放久的白米也會因脂肪氧化產生脂肪酸,並可能進一步產生過氧化物,
人體須「抗氧化」才能保持年輕,長期吃進過氧化物,可能會造成身體器官提早老化,進而引發相關慢性疾病。
游銅錫說,若白米貯存環境不良,過於潮濕,可能會孳生霉菌、米蟲,並產生黃麴毒素,長期食用,也可能造成肝、腎功能的病變。
農糧署中區分署長李蒼郎表示,民眾買回家的白米,最好在二十至三十天內吃完,不然就要放入冰箱冷藏,以避免產生米蟲,已遭米蟲污染的白米,也建議不要再食用。
他表示,其實要選購新鮮白米並不難,新鮮的白米,不但帶有淡淡稻米香,米粒完整,且純白、帶有光澤與透明感;
若白米發黃、出現碎粒、夾雜物含量多、無光澤、帶有塵封霉味、外表粉粉的,都是較差的米。 (記者阮怡瑜)
- May 15 Fri 2009 09:04
【新聞報馬仔】吃重鹹愛沾醬 當心高血壓上身
國人食物口味重鹹,「高鹽多鈉」飲食與高血壓有重要關連,國健局建議,國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、也就是食鹽6克,營養師表示,天然食物中完全不添加鹽,便已經含有約1克的天然鹽分,每天再攝取約5克鹽就已足夠,也別輕忽食物沾醬暗藏的鈉含量,小心無形中鹽分超量。(徐韻翔報導)
調查發現,十個高血壓患者中,有三位是攝取過多的鈉所致,有半數民眾每週外食超過三次,並且六成的人習慣在進食時,添加許多調味醬料,像是烏醋、醬油和胡椒鹽或辣椒醬等,無形中,鈉含量的攝取又再增加,例如一湯匙的烏醋,便含有1140毫克的鈉,只要添加2湯匙,其實就已經達到一日的建議攝取量,高血壓問題令人憂心。
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表示,烹調食物時,沒有添加鹽巴,食物確實不好吃,三餐正食中,難免含有鹽含量,但應該注意添加量,控制在食鹽含量6克內,尤其,天然食物一天吃下來,其實就已經含有約1克的天然鹽分,民眾每日攝取5克內就已經足夠,否則正餐外,零食飲料點心再加上食物沾醬,含鈉量將相當驚人,很多民眾都有用餐後覺得口乾舌燥的經驗,要小心是吃太鹹了。
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,今年主題強調「鹽和高血壓是兩個無聲的殺手」,據統計,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3.5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,而高血壓也是導致心臟疾病、腦中風及腎臟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。飲食中鈉鹽攝取量與血壓值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,呼籲民眾用餐前,或是選購食物時,應該為自己攝取的鹽量多把關,挑選包裝食品前,可注意營養標示上的鈉含量。
- May 13 Wed 2009 08:08
【新聞報馬仔】消基會抽驗16件產品/三件油切纖茶 未清楚標示含瀉劑
〔記者許敏溶、楊雅民/台北報導〕減肥風盛行,不少販售商品都標示「油切」、「纖姿」等字眼,但消基會抽查市售十六件標榜類似功能產品,其中三件含瀉劑商品卻未清楚標示,可處三至十五萬罰鍰,還有六件商品驗出添加綠茶及含有咖啡因等成分,所幸未驗出含有西藥成分。
包括油切纖茶在內的六件商品,都被驗出含有咖啡因成分,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游開雄認為,雖然含有咖啡因並不違法,但咖啡有利尿功能,造成體重短暫減少假象,攝取過量咖啡因會有心悸、亢奮等副作用,建議廠商仍應標示「含有咖啡因」警語。
至於三件不合格產品,分別為星譜生物科技代理的「淨纖茶」(康是美販售)、「沛立康纖姿茶」(屈臣氏販售),這兩樣產品未標示「番瀉?」含量,港香蘭藥廠的「油切纖茶」則未標示相關警語,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三十三條,可處三至十五萬罰鍰,通路商也應將產品下架。
港香蘭藥廠表示,消基會可能抽驗到舊版文字商品,新版商品已增加相關標示及警語;記者致電星譜生物科技,截稿前廠商未回電。
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指出,番瀉葉或番瀉莢果的主要成分為番瀉?,主要作用為瀉劑,孕婦使用可能流產,有胃炎或腸胃炎者則可能造成大量出血,一天不可食用超過十二毫克,產品應清楚標示。
康是美表示,淨纖茶沒有標示番瀉?和艸本堂享秀身茶包沒有標示洋車前子殼,將暫停販售,待廠商加註警語再恢復。
屈臣氏則表示,沛立康纖姿茶警語不全,公司已經著手進行了解,並重新檢視商品標示。
- May 12 Tue 2009 07:48
【新聞報馬仔】吃豬肉加大蒜 營養增一倍
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很多,每種食物含有的營養素不同,專家說,如果在膳食中將含有不同營養成分的幾種食物巧妙搭配,可以更好的吸收營養,還能減少副作用,讓人身體得到加倍的健康。
中新社報導說,根據專家研究,「吃肉不加蒜,營養減一半」,因為豬肉含有高含量的維生素B1,但這種維生素不穩定,在人體停留時間也短。
如果同時吃大蒜,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,將水溶性變為脂溶性,就會大大增加吸收與利用。
再如,雞蛋營養豐富,但是單吃蛋的話蛋白質容易流失,如果雞蛋和麵食一起吃,就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。
而魚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物,但所含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組成都不夠合理,營養學家稱之為不完全蛋白質。
但如果把這兩種食物同吃,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,使蛋白質的組成趨於合理,魚的維生素D可提高人體對豆腐中鈣質的吸收利用率。
還有,海鮮是高普林並呈現極高酸性的食物,攝入過多會引起代謝紊亂,增加血尿酸濃度,引發痛風。
但如果吃海鮮時多吃些蔬菜,鹼性食物蔬菜就可以中和尿酸鹽濃度,有利於尿酸排出,也大大降低了患痛風的危險性。
- May 04 Mon 2009 08:02
【新聞報馬仔】勤洗手 少摸眼口鼻 降低感染機會
雖然台灣至今尚未出現新流感確定病例,但到處已可看到民眾戴口罩。疾管局至今也未建議健康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;
感染專家也說,除非自己感冒,搭乘班機也不需要戴口罩,但要勤洗手,少摸眼口鼻等有黏膜的部位。
疾管局表示,以台灣目前的情況,除非感冒的民眾,一般健康的人並不需要特意戴口罩,但仍應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,例如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以面紙遮住口鼻。另根據實驗,飛沫的飛散範圍約為兩公尺,所以若與有呼吸道症狀者交談時,最好保持兩公尺距離。
此外,若感到身體不適,千萬不要再去上班上課,更不要出國,應盡速戴上口罩在就近醫療院所就醫,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。
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表示,新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半天到三天,最長可達七天。這段時間患者的體內雖有病毒,但數量很少,加上沒有咳嗽症狀,透過飛沫散播病毒的機會很低。
此外,雖然新流感發病前一天就有傳染力,尤其是老人、小孩或免疫力較差的人病程更長,但一般來說,發病前一天的傳染力,是遠低於發病後七天的發病期的。
以香港首例確定病例為例,由於他在飛機上並無症狀,抵港當天下午才發病,亦即跟他同班機者是在他發病前廿四小時內與他接觸,而當時他仍在潛伏期,傳染力並不高。
李秉穎說,所以如果是他,現在搭乘班機他也不會戴口罩,若發現坐在附近的人有類流感症狀,他會商請空服人員安排當事人換坐距離眾人較遠的座位;然後貫徹勤洗手,不要到處亂摸,沒事少觸摸眼口鼻。
至於居家環境,疾管局建議,民眾可以濃度約七○%的酒精,
或將市售漂白水稀釋一百倍勤於擦拭家人常觸摸的桌椅、地板等處所,並保持空間通風、日曬,便可有效消滅病毒。
- Apr 27 Mon 2009 08:39
【新聞報馬仔】喝蘋果汁,能溶解膽結石?
相傳,喝蘋果汁、番茄汁或咖啡能排膽結石,
上網搜尋,還有網友建議吃生薑利膽,
這些偏方能不能信?成效究竟如何?
有膽結石,吃什麼能消除結石?翻開坊間的食療養生書,有人指稱喝蘋果汁,或洋蔥、番茄等蔬果汁能溶解膽結石;
也有人說,喝咖啡、橄欖油能自然排石;網路甚至流傳,可多吃生薑利膽……這些說法是否真的有效?根據為何?就讓中西醫師、營養師一一解答。
飲蘋果汁排石 依個人病況有差異
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楊培銘坦言,來看診的病患,多少都曾嘗試這些偏方,但利用超音波長期追蹤發現,患者的膽囊結石多數沒有消失,所以應該無效。
從營養師的角度來看,台大醫院營養部組長黃素華指出,坊間有些祕方沒有科學依據,其功效無法證實。
對於喝蘋果汁、化石草有助於結石排出或降低膽結石的說法,也許與攝入的液體量或飲食的纖維素有關;
但她強調,並非吃這些食物就能溶解結石,仍要循正統醫療。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也表示,東西醫學上的確有成功案例顯示,飲用蘋果汁有助於排出結石,但原理尚不明瞭,加上每個人病況及體質不同,不鼓勵作為例行性治療。
至於生薑利膽的說法,黃素華直言不曾聽過,陳潮宗則澄清此為誤解。
因薑、洋蔥同屬溫性食物,而膽囊發炎屬於熱性,發炎再喝薑湯或洋蔥汁,可說火上加油。
另外,喝番茄等蔬菜汁可能有助於緩解不適,但不會溶石。
抗結石 好心情是藥引
膽囊結石患者如何保養身體,陳潮宗提醒幾個保健良方:
1.心情穩定
治療結石最重要是切忌鬱怒、暴躁,要調暢情志。中醫認為人的情志活動,是臟腑綜合功能的外在表現,正常的情志有助於血氣順暢、臟腑協調,提高正氣抗邪能力,防止疾病發生;患病時,調暢情志則可保持病情穩定、減輕疾病痛苦、促進臟腑功能好轉。
2.運動
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,例如:步行、慢跑、騎車、跳舞(非劇烈)、健身操,除了減肥,也能減少血液中的壞膽固醇、增加好膽固醇。
3.飲食
衛生、定時定量、少量多餐、忌暴飲暴食。
少吃:膽囊炎患者應少碰燥熱食物,例:胡椒、辣椒、咖哩,或煎炸物等。
多食:低糖、低脂、高纖維和低膽固醇飲食,外加維生素。
雖然多數膽囊結石患者沒有症狀,不過,楊培銘強調,仍應避免攝取太多脂肪類食物,
特別是飽合性脂肪酸高的,以免促進體內合成膽固醇,使結石更嚴重。
平時多運動、控制體重、三餐規律,每餐食用些許油脂食物,讓膽汁適度循環排出。
黃素華也進一步說明,攝取過多的油脂類、醣類食物(如糕餅、甜點、糖果),不只易肥胖,油膩飲食也會刺激膽囊收縮,引起不適。
她建議多攝取可溶性纖維質,如:木耳、洋菜、燕麥、瓜類、蘋果等,增加膽酸及膽固醇的結合並排出體外,
除了降低膽固醇的吸收,也延緩或減少醣類吸收。此外,少食脹氣食物如洋蔥、碳酸飲料或豆類等,以免腸胃不適,結石加劇。
現代上班族生活忙碌,常三餐不定量,不吃或只吃不含油脂的蔬菜、水果,長期處於飢餓狀態,將使膽囊無法正常分泌膽汁,增加結石機率。
另外,快速減重也易誘發膽囊結石,因此,養成規律進食習慣、避免禁食,才能常保膽囊健康。
- Apr 24 Fri 2009 08:28
【新聞報馬仔】違規廣告逾6百件 食品美妝中藥佔大宗
衛生署今天公佈「電視、電台與網路違規廣告查處統計」,共監看了近萬件的健康醫療相關廣告,結果發現有6百多件違規,
違規產品以食品、化妝品及中藥為主,幾乎都是以誇大不實的廣告手法,來促銷商品,衛生署已針對違規媒體開罰共計1千多萬,
並呼籲民眾,千萬不要購買誇大不實、宣稱有神奇療效的產品,小心白花錢又傷身。(徐韻翔報導)
衛生署藥政處公佈「97年電視、電台與網路違規廣告查處統計」,總共監看了9184件相關健康醫療廣告,其中681件違規,
比率為7.4%,違規產品以食品、化妝品及中藥為主,佔違規廣告的九成,幾乎都以誇大不實的手法,來促銷商品。
藥政處長廖繼洲表示,主要違規廣告種類,以食品類約六成八最多,電視媒體違規廣告以減肥、美膚以及美容以及肌肉酸痛等產品項目,
違規排行居前幾名,至於電台廣告,違規產品則以強化心臟循環、骨骼肌肉與性功能等種類的相關產品佔前三名。
衛生署針對去年度電視、電台、網路等違規廣告媒體,總共開罰了1千441萬元,
提醒民眾如果發現奇怪廣告,可播打0800-233-789檢舉專線,
也呼籲千萬別聽信宣稱可瘦身、減肥、增高等誇張具神奇療效的不實廣告,
應該購買有衛生署認可的合格產品,別購買來路不明的東西,以免花錢又傷身。
- Apr 16 Thu 2009 08:27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垃圾分類好處多!大家一起來
|
曾經聽過有人這樣問:垃圾就是垃圾,為什麼還要分類呢?其實,垃圾分類可以帶來許多好處。
因為台灣大部分的垃圾都是送到焚化爐處理,垃圾焚燒後會產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大量廢氣,
如果資源回收跟垃圾分類做得好,光是將廚餘分類出來就能夠增加焚化爐的效率,減少掉10%的垃圾,相當於減少了454公斤的二氧化碳。
環保署表示,國內垃圾的回收率從87年的5%提升到97年底已超過41%,平均每人每日的垃圾清運量,也從1.143公斤/人,降低至0.532公斤/人,
垃圾焚化的底渣從92年起至97年底累計再利用的量達172萬公噸,回收36萬公噸鐵及6萬公噸非鐵金屬,總計回收的有價資源高達7.8億元。
要做好垃圾分類,就要先搞清楚台灣垃圾分類的規則。
基本上分為「資源垃圾」、「廚餘」及「一般垃圾」三大類,分別將送至資源回收車、垃圾車加掛之廚餘回收桶及垃圾車。
如有違反,是會處以新台幣1,200~1,600之罰鍰。
Yahoo!奇摩綠生活提醒您,資源垃圾還有以下管道可以進行回收:
1.清潔隊:您可將家中資源回收物品於「資源回收日」交給清潔隊帶走。
2.大賣場、超市、便利商店回收點:包括「批發或零售式量販業」、「連鎖式清潔及化妝零售業」、「超級市場業」及「便利商店業」皆設置有資源回收筒可供民眾使用。
3.社區、學校、機關、團體回收點:民眾也可結合社區或學校力量,共同參與資源回收,從事資源回收工作。
4.多加利用環保署資源回收專線『0800-085717(您幫我,清一清)』。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15 Wed 2009 09:58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節能減碳 從關燈和拔插頭開始
節能減碳 從關燈和拔插頭開始
為了配合節能減碳,由國際保育團體「世界自然基金會」主辦的「地球一小時」(Earth Hour)關燈一小時活動,已經在3月28日順利落幕,包括台北101在內,
全球各地約有371個地標(澳洲雪梨、紐約帝國大廈、埃及金字塔、希臘雅典衛城、倫敦國會大廈、巴黎艾菲爾鐵塔、北京奧運鳥巢體育館、拉斯維加斯賭場等等)
,接力熄燈一小時響應節能減碳。
當晚的熄燈活動,預估將減少平日能源使用量的百分之十點二。
熄燈活動減少排放2萬5千噸二氧化碳(相當於4萬8千613輛汽車停止上路一小時)。
所節約的逾兩萬度電力,足夠供應20萬台電視機使用六十分鐘。
其實一年365天當中,類似的關燈活動不在少數,有些環保團體會在422地球日前後舉辦關燈一小時活動,國外也有舉辦過夏至關燈日;
但其實關燈一小時,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來落實,不必等一個大型活動時才來響應。
以輸入100W的燈來說,關一小時可以省0.1度電,雖然量不是很大,但積少可以成多。
再以3月28日的關燈日活動,台北101節電2770度,換算電費約1萬500元,如果關燈活動能定期舉辦,節能減碳的效益將能更深遠。
此外,隨手關燈拔插頭、選用省電燈泡、減少多餘燈具,都算是節能減碳的方法之一。
根據另一項測試發現,一般家庭裡至少會有20台電器隨時處於待機狀態,一個月最高可會多支出70元電費,
當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,一個月最多則會多排放近20公斤的二氧化碳。
Yahoo!奇摩綠生活建議,響應節能減碳就從現在關燈和拔插頭開始吧!不但環保也能省荷包,何樂而不為?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14 Tue 2009 08:37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電梯少搭一層樓 爬樓梯減碳又健康!
|
舉手之勞做環保,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但不見得人人都做得到!因為許多人想到「環保」,
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覺得「麻煩」,但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透過簡單的爬樓梯,也能達到環保減碳的功效喔!
根據科學家的發現,人類在上下樓梯所消耗的熱量,比相同時間的散步多5倍,比遊泳多2.5倍,比打乒乓球多2倍,比跑步多0.25倍。
另外有人推算過,平均每爬一層樓梯,就可增壽10秒。根據衛生署的報告,每天爬5分鐘的樓梯,一年就可以減去5公斤。
爬10分中的樓梯,就等同消耗250卡的熱量。看了以上的數據,您可能會問:爬樓梯對身體這麼好,但對環保有什麼影響呢?
根據統計,大樓內電梯所消耗的能約,約佔一般辦公大樓的8%,在飯店裡的比例則是10%,
以全中國大陸的電梯為例,光是一年就要花費300億度的電,約等同於八座台灣林口發電廠一整年的發電量,背後更代表著1,800多萬噸的二氧化碳,
若以樹木一生約吸收一噸的二氧化碳來估算,每年得多種1800多棵樹,才能吸收全中國大陸電梯所產生的二氧化碳。
想想這可怕數字背後隱藏的危機,下次您準備排隊搭電梯的同時,也許可以考慮改成爬樓梯!
Yahoo!奇摩綠生活小小建議:先從電梯少搭一層樓開始,簡單又不難,讓您輕鬆舉「足」之勞也能做環保喔!
備註:爬一層樓梯,膝蓋得承受來自體重七倍的壓力,因此像是有O型腿、膝關節退化,或是膝蓋骨外翻的民眾,不適合爬樓梯,請勿勉強嘗試。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09 Thu 2009 08:31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一餐改吃素 環保減碳愛地球
文章來源
|
愛地球,其實透過飲食習慣,也能減少碳排放量,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。怎麼說呢?
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主席,曾經針對全球暖化,蒐集了上千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,
呼籲大家「少吃肉、騎腳踏車、簡約消費」,其中少吃肉的部份,延伸出來就是「素食、低碳食物里程,還有不浪費食物等概念」。
根據國內醫學界估計,台灣素食人口至少有200萬人。有一個數據顯示,平均生產一公斤牛肉,會排放36.4公斤的二氧化碳,相當於開車三小時。
養一頭牛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,相當於跑車開七萬公里。
如果每天三餐當中的其中一餐改吃蔬食,每個人的碳排放量,將可減少0.78公斤的二氧化碳。若是吃素一年,就相當於種了82棵樹。
「低碳食物里程」和「地產地消」的觀念,在國外行之有年,但在台灣對民眾來說都還算是一個較陌生的字眼。
所謂的食物里程,我們可以舉「漢堡」來當作例子。假設你今天吃的一個漢堡,夾在漢堡裡面的牛肉,是從美國坐飛機來的,而夾在漢堡麵包當中的生菜、洋蔥,是從屏東坐卡車來的,番茄醬是從日本坐船進口來的,當這些食材被蒐集並處理製作成一個漢堡之前,背後已經計算著這些食物在運送的過程當中,運輸的交通媒介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。
在國外有研究發現,一個漢堡的碳足跡約為3.1公斤的二氧化碳。有鑒於此,日本推行「地產地消」概念,就是提倡農產品應該以「當地生產、當地消費」,減少食物的運送,不但兼顧環保,又能確保新鮮和健康。
有另一個統計顯示,葷食者一年製造的二氧化碳1,500公斤,素食者一年430公斤,兩者差距1,070公斤。
而且您可能不知道,畜牧業排放的二氧化碳,其實比所有汽車、機車排放的量還要多,平均生產一公斤的肉,牲畜必須吃下七公斤的穀物,如果吃肉人口太多,另一方面也會間接造成穀物的短缺,讓一些人沒東西吃。
為了即將到來的地球日,如果您也想響應愛地球,但又不知道怎麼做的話,Yahoo!奇摩綠生活建議您在未來的用餐習慣當中,能考慮「素食」這個選擇。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08 Wed 2009 08:48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愛地球! 向塑膠袋說『不』
文章來源
|
環保原則有三R──Reduce, recycle and reuse。(減量、回收、再利用),
這個原則拿來套用在使用「塑膠袋」的概念上是在好不過了。
台灣在2005年,當時擔任環保署長的郝龍斌提倡所謂的「限用塑膠袋」政策,
或多或少改變了台灣民眾的生活習慣,原本隨手可得的塑膠袋,變成要自費1~3元不等才能拿到,
塑膠袋也改為採用部分回收PE塑膠料,不但燃燒後不會產生有毒氣體,材質較厚也方便民眾重複使用。
不過到菜市場買菜、早餐店、路邊攤小吃、大賣場或超市購物,我們還是很容易接觸到較不環保的塑膠袋,而且每年這些塑膠袋的消耗量還是高達幾千萬個,
Yahoo!奇摩綠生活建議您,一起向塑膠袋說『不』,資源再生也要消耗能源,若店家免費或主動提供塑膠容器,你也可以說不!在購買禮物給朋友時,也可以減少過度的包裝所造成的環境污染。
因為塑膠不易在自然環境下分解,焚化處理又會釋出有毒物質,造成空氣污染。
減少使用塑膠袋有兩種作法:1.塑膠袋重複使用、2.自備環保袋。
您不一定要花錢另外購買環保袋,從今天開始,就在包包裡放一個塑膠袋,隨時回收再利用,用行動愛地球吧!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07 Tue 2009 12:22
【新聞報馬仔】4/22地球日-愛護地球 請自備環保餐具
愛護地球 請自備環保餐具
筷子是每個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進食工具,台灣「外食」人口尤其多,在餐廳、小吃攤、夜市、路邊攤,我們經常都會看到店家提供的「免洗筷」,
但近年來因為健康和衛生概念抬頭,自備「環保碗筷」的習慣也正慢慢改變國人的外食習慣。
因為免洗筷在製作過程當中,為了保持較好的賣相,通常會經過亞硫酸鹽處理,以防止筷子變黃、變黑及發霉。
人體食入亞硫酸鹽後,多半會轉換成硫酸鹽,隨著尿液排出體外,但如果食入過量的亞硫酸鹽,
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且亞硫酸鹽會與人體的鈣結合,會有造成骨質流失之慮。
根據媒體報導,台灣人每年共消耗約十億雙免洗筷子,約等同於砍去十萬棵竹子,而一棵竹子平均一年約可吸收10公斤的二氧化碳。
換句話說,臺灣人每年因為使用環保筷而製造出1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,實在驚人!
Yahoo!奇摩綠生活建議,為了您的健康以及愛護地球著想,出門在外用餐,請您盡可能隨身攜帶「環保碗筷」,如果真的沒辦法必須使用免洗筷,也請您注意以下幾個步驟:
一、避免使用「太白」的免洗筷:太白的免洗筷有過度漂白的風險存在。
二、拿起來聞一聞:如果有一股酸酸的味道,可能含有二氧化硫,使用前切記先將筷子浸泡於溫水或熱水數秒。
三、看看包裝:盡量避免圖案印在包裝內面的免洗筷,以免吃到不明色素。
★響應422地球日,快來參加Yahoo!奇摩綠生活:6行動,愛地球響應活動
- Apr 07 Tue 2009 09:51
【新聞報馬仔】食補不如水補! 正確喝水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
健康意識抬頭,越來越多民眾都開始注重養生之道。其實要讓身體健康並不難,由於水份是組成人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只要掌握喝水的時間與量,就能維持身體細胞的正常運作與促進新陳代謝。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但要選在什麼時機喝水?怎樣喝水才能有效被人體吸收呢?
從人體的經絡運行來看,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早上五點到九點,是走到大腸經與胃經,因此在這段時間內空腹喝水,可以使腸胃甦醒、有助於清除宿便。下午三點到五點則是走到膀胱經,這段時間補充水份,則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、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。此外,專家也建議,睡前可適當飲用一小杯水,可以維持血液流暢,防止腦血栓的形成。
喝水除解渴、調節體溫、運輸養分之外,還有幫助減肥的功效。根據伊朗籍的貝曼格利醫師研究,由於飲食習慣是根據飢餓的疼痛、渴的感覺有關,兩者都是表現在身體同一部位,因此經常過度進食的人,通常是因為身體缺水,而把渴的感覺誤認為餓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在三餐進食前半小時喝一杯水,餐後兩個半小時再喝一杯水;如此一來,進食量也會明顯減少,但晚餐過後應減量,以免造成水腫。
此外,提醒民眾喝水時不要太常喝冰水,應以接近室溫的冷水為佳,可減少對腸胃的刺激。日本醫學專家也研究指出,在水質上如果能飲用經過電解後的鹼性水(pH值介於9.0-9.5為佳) ,由於是屬小分子團的水,較易於人體吸收,滲透力强,長期飲用也可有效改善腸胃道功能,像是消化不良、胃酸過多等症狀,針對生活壓力大、經常外食的上班族群,算是簡單又健康的保健之道。
日前中國科學界也針對長壽村研究,提出長壽的秘訣,除了健康飲食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開朗外,最重要的是飲水健康。由此可見,「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水補」,給身體喝水,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,但提醒腸胃較虛弱的民眾,喝水時最好小口小口地飲用,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!
- Apr 06 Mon 2009 08:39
【新聞報馬仔】大腦愛學習,不要用錯它
據研究,人僅僅意識到自身認知活動的5%,大部份的情感、行動是怎麼發生的,我們並不知所以然,例如為何對某人一見鍾情、心情不好就亂買東西、或聽到一首歌突然流下眼淚。
直到20世紀,科學家才有辦法觀測大腦活動狀態,發現重量不過1公斤多一點的大腦,掌握著人類命運的鑰匙,人會變得更好或更壞,關鍵都在大腦裡,「大腦產生觀念,觀念產生行為,行為產生結果,結果又改變大腦,」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大腦塑造的循環。
數百萬年來,人類祖先克服無數險惡的環境與挑戰生存下來。現代人的大腦,可說是經過無數次升級改良的精品,足以適應各種各樣的狀況,也具有解決問題的無窮潛力。
歸納整理對於大腦最新的研究與發現,你必須掌握幾個重點:正確理解大腦的運作趨向→善用啟發心智的方法→強化個人優勢,大腦就能幫助你發光發熱,成就最好的自己。
別再用錯你的腦 腦細胞會死, 神經可塑性卻持續一生
人們常以為,聰明靈巧是天才的專利,事實上可能是你誤解自己的腦,它才無法盡情發揮。「成年人的大腦不能改變」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。害得很多家長忙著在孩子連話都不會說時就送去「開發大腦」,以為這樣能確保孩子的聰明才智。
愈來愈多研究證明,成人的大腦依然具有可塑性,能因應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,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,不管是認識新朋友還是發明回家的新路徑。
美國腦神經科學家莫山尼克(Michael Merzenich)便是神經可塑性領域的頂尖翹楚之一,他研發的訓練軟體Fast ForWorld成功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改進認知功能,針對銀髮族鍛鍊大腦的軟體Brain Fitness Program Classic及InSight,則能改善老人衰退的記憶力、思考力和提高資訊的處理速度。
就算無法使用這些神奇的軟體,也可以磨利自己的大腦:記住,人的大腦非常害怕無聊。要去學完全嶄新的、需要全神貫注才學得會的東西,啟動大腦可塑性的控制系統。 如果你每天走同樣的路線上班、工作早已駕輕就熟,社交圈裡只有老朋友很遺憾,你的大腦可塑性系統已經僵化了。
「我們的大腦就是來演化對新奇的東西起反應的,如果要充分感受到自己活著,就必須不斷地學習,」這是《改變是大腦的天性》作者多吉醫師(Norman Doidge)的忠告。努力幫大腦找新鮮的樂子吧!它會用心智年輕來感謝你。
大腦隨時在活化自己, 要多挑戰它
「人終其一生90%的腦細胞都在沉睡,真正運用的不到10%」,這句廣告詞其實是一則沒有證據(甚至連來源都不清楚)的偽科學神話,卻誤導人類幾十年。
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,大腦幾乎時時處於整體活化的狀態,例如你能邊讀這篇文章邊吃東西,就是大腦各個區域互相協調工作的結果。人的大腦為了生存絕不浪費任何能量,閒閒沒事幹的神經元馬上會被修剪取代,依據用進廢退的鐵則,大腦裡根本不會留著沒開發的腦細胞佔用空間。
多挑戰自己的心智,讓大腦神經元網路連結得更密集,才是真正的全腦開發。
兩個半腦要合作, 不可能單獨開發右腦
「左腦重理性,右腦重感性,人類未知的潛能都蘊藏在右腦中,開發右腦可以大幅提升所有能力」這種強調右腦的優越性,似是而非的教養迷思,讓許多父母心甘情願把錢掏出來讓孩子去「右腦開發」。
但精密的腦部造影技術證實在嬰兒發展時期,大腦兩邊已能同時處理訊息,沒有所謂3歲前是右腦主導大腦,可用某種方法激發右腦活力,或6歲後優勢從右腦切換到左腦的說法。
大腦雖然的確分成左右腦,卻不是獨立運作,「將左右腦分開討論是很誘人的做法,但它們實際上是兩個半腦,原本就設計在一起工作,成就一個柔軟、單一、整合型的完整大腦,」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與醫學教育系教授,《左手、右手:探索不對稱的起源》作者麥克麥納斯(Chris McManus)指出。
兩半腦間以胼胝體相連,協助左右半腦溝通協調,大腦的每項功能都需要兩個半腦通力合作。例如很多人以為欣賞音樂是右腦在主導,「右腦是對旋律很靈敏。但理解音樂結構變化(樂理)的能力,卻是左腦比較強,」中研院院士、行政
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教授解釋,左右半腦各有相對優勢,分工合作才能處理好任務。
胼胝體正常相連的狀況下,左右半腦訊息交流的速度非常快,「千分之一秒就傳過去了,」洪蘭指出,不可能單獨訓練左腦或右腦,「也沒有用左手寫字鍛練右腦這回事,」她強調。
高效學習6個祕密
在腦科學定義裡,學習並非發生在固定的時間、場所或限於某些知識。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而連結重組,形成新的迴路使行為發生變化,就是學習。因此女孩子研究怎麼化美美的妝是學習,業務員想辦法提升業績是學習,甚至「在正確的時機說該說的話」都是學習。
- Apr 02 Thu 2009 12:18
【新聞報馬仔】餐墊紙非食品容器 衛署籲改變食用習慣
餐墊紙非食品容器 衛署籲改變食用習慣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中央社╱中央社 2009-04-01 22:41 |
(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日電)裝熱狗的紙盒、餐墊紙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,行政院衛生署今天表示,餐墊紙不屬於食品容器類,呼籲民眾改變食用習慣,不要將食品或調味料直接置於餐墊紙上食用。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發布「熱狗堡盒、餐墊紙檢出螢光增白劑」檢測結果,部分熱狗盒、餐墊紙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。 衛生署說,熱狗紙盒方面,因屬於食品容器類,依照「不得檢出螢光增白劑」的管制標準,衛生署會就業者自主檢驗情形進行瞭解,並請各地衛生局抽樣檢驗。若驗出螢光增白劑,衛生單位會將產品沒入銷毀,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,屆期未改善者,將處新台幣3到15萬元罰鍰。 衛生署表示,2年前即已優先輔導台灣主要速食業者與餐廳,必須於餐墊紙或餐廳的明顯位置加註警語,未來也會持續督導其他業者加強改善。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指出,餐墊紙主要目的在於維持餐盤的整潔美觀,並減少清潔餐盤時洗潔劑的使用量,素材並不是作為食品容器使用,不宜與食品直接接觸。因此,消費者不宜將薯條、蕃茄醬等直接倒在餐盤紙墊上沾食。 衛生署呼籲消費者改變食用習慣,最好把食物和調味料放在原有包裝內食用;也呼籲業者加強餐飲現場對消費者的宣導,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與權益。 |
- Apr 02 Thu 2009 12:13
【新聞報馬仔】檢視包裝食品標示 健康營養有保障
|